Monday, November 21, 2016

概括非腫瘤性唾液腺疾病 (上)




我們很少留意自己的唾液腺,但千萬不要小看這幾個腺體的功能。人有三對唾液腺,又名口水腺,分別為腮腺、頷下腺和舌下腺。腮腺位於耳珠下方,頷下腺位於下巴骨的下方,而舌下腺則位於口腔內舌下的位置。我們的唾液腺每天分泌1.5升唾液 / 口水。唾液大部分成份是水,其它成份包括消化酵素、生長因子、殺菌酵素和免疫球蛋白。其功能包括保持口腔衛生、幫助牙齒健康、提升味覺感應、協助吞嚥及消化、提高對聲音的敏銳度和咬字發音的清晰度。若唾液因病而分泌不足,便會導致口臭、蛀牙、口腔潰瘍、說話及吞嚥困難。

常見的非腫瘤性唾液腺疾病包括腮腺炎、口乾症和唾液腺結石。急性腮腺炎又名“生痄腮”,通常影響耳朵下方的腮腺,它通常由病毒感染而引起。在有腮腺炎疫苗接種的年代以前,這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傳染病。現在所有香港的學校都會安排醫護人員為學生接種麻疹、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疫苗),所以“生痄腮”已很少見了。目前,大多數腮腺炎都是由細菌感染而引起,而患者大多數是成年人和長者,他們大多數是因為口腔衛生不佳、脫水、免疫功能下降和唾液腺管被結石梗塞,讓口腔內的細菌有機可乘,經唾液腺管進入腺體而引致唾液腺被細菌感染。患者會發燒,腮腺位突然腫脹和劇痛。如果不及時治療,有可能形成膿瘡。急性腮腺炎的治療包括補充足够的水分、抗生素和保持唾液腺分泌暢通。唾液分泌會因為精神壓力、藥物、輻射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減少。

還有,精神壓力會增加交感神經訊號而減少唾液分泌。某些藥物如精神科藥物、抗敏感、抗組織胺藥,以及用於治療高血壓的利尿藥,都會減少唾液分泌而導致口乾。唾液腺非常容易被輻射損傷,因此大多數曾接受放射性治療的頭頸腫瘤患者都會經歷一定程度的口乾症。他們上街時,往往都需要帶備一瓶水以補充水份,但隨着放射性治療技術的進步,現今的三維強度調控放射性治療法已大大降低輻射對唾液腺造成的損傷。

另外,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病人較容易口乾,其中一種疾病名為修格連氏症候群(Sjögren's syndrome),又名乾燥綜合症,主要是自身免疫系統過於活躍,導致B淋巴球增生,製造許多自身抗體攻擊唾液腺和淚腺而導致口乾和眼乾。

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經唾液腺管帶到口腔。這細小的管道若因收窄或結石而造成阻塞,便會導致經常性的唾液腺發炎。我們將會在下一篇文章繼續討論有關疾病。


耳鼻喉專科  陳慶生醫生





資料來源:www.entific.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