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耳鼻喉.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耳鼻喉. Show all posts

Monday, April 24, 2017

壓低音量說話更傷 聲帶受損勿「咬耳仔」

傷風感冒病到聲沙沙疑似開始失聲點算好?食喉糖或說話收細音量有助復原?耳鼻喉科醫生表示,踏入轉季的日子,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峯期,會有較多病人因急性聲沙或失聲求診,患者需多休息及多飲水有助改善病情。「咬耳仔」及發出清喉聲均會傷害聲帶。而喉糖只能紓緩喉部不適,無助改善失聲情況。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李立言表示,急性聲沙、失聲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例如常見的過濾性病毒包括腺病毒、副流感等,導致咽喉、喉嚨或聲帶發炎,令聲帶腫脹,導致病人有聲沙、失聲症狀。聲沙症狀一般可於一星期內可康復,但若嚴重失聲,則隨時要兩至三個星期才能完全康復,重拾正常聲線。臨床上可處方消腫、消炎藥予患者幫助改善病情,亦有機會要處方短暫的類固醇療程。

有不少病人誤以為聲沙的時候咬耳仔(whisper),即說話時刻意將聲音收細或壓低,或發出「清喉嚨」的聲音可幫助復原,但李指其實都屬誤解,因為咬耳仔時會令聲帶變得繃緊,反而「拉行咗」,更會傷害聲帶,所以病人在聲沙期間,應盡量減少說話,讓聲帶多休息。若必要說話,建議用平聲發音,其間多作停頓及飲水。

喉糖無助改善情況

聲沙時狂食喉糖滋潤又有否作用?李稱,聲帶位於氣道內,本身被喉部的「會厭」覆蓋,正常情況下,食物包括喉糖的藥效也較難到達聲帶位置,故食喉糖只能紓緩喉嚨痛等不適,對聲沙或失聲未必有效。他建議飲水可滋潤咽喉,令聲帶補充水份,才有助加快康復。另外,咳嗽都會傷害聲帶,如有此症狀,應盡早診治,避免因咳個不停令聲沙惡化。患病期間不宜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劇發炎情況。

李指,最近接獲一名20多歲女病人因失聲求診,她已患上傷風感冒達五天,並有嚴重咳嗽,一天早上醒來完全失聲,故立即求醫。接受喉內窺鏡檢查發現兩邊聲帶腫脹,以致聲帶未能正常緊閉及發聲。病人獲處方消腫藥、消炎藥等治療,相隔數天逐漸可以開聲,但仍屬「嚴重嘅沙沙聲」,病人約兩至三星期才完全康復,她在治療期間需多飲水及減少吃刺激性食物,以保護聲帶。

保養聲帶貼士

•避免說話太快或太大聲
•忌常講耳語或發出清喉嚨的聲音
•說話時要多停頓
•工作若需要長時間說話,建議每30分鐘小休及多飲水
•減少吃辛辣食物
•有胃酸倒流的人應避免吃得太飽,少吃肥膩食物及朱古力
•避免吸煙及飲酒











資料來源: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403/19978463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Tuesday, March 14, 2017

鼻敏感一族 精神差影響工作憂升遷

鼻敏感屬港人常見的敏感症狀,踏入秋冬更是鼻敏感的高峰期。不少鼻敏感人士的生活及工作大受影響。

我們早前進行一個有關鼻敏感的網上民調,75%受訪者認為出現鼻敏感時,最影響工作及學習表現;15%受訪者認為影響社交生活;而認為影響運動表現則佔8%。

長期受鼻敏感困擾的上班族Vivian,最怕被敏感症狀影響工作。「最近入秋,我鼻敏感又發作,晚上經常睡得不好。我又不好意思經常請假看醫生,怕影響上司對我的印象,甚至影響升職的機會。」

由於鼻敏感與傷風感冒的症狀十分相似,有時鼻敏人士也分不清楚。「雖然我有鼻敏多年,但也分不清是鼻敏感或是感冒。」Vivian說。
耳鼻喉專科醫生李立言稱﹕「鼻敏感與傷風感冒的病徵,確是十分相似,但可從不同角度分辨。鼻敏感的人會鼻塞、流鼻水、鼻痕及打噴嚏,而且情況會較嚴重,有時還眼痕及流眼水。」

而傷風感冒的病人,除了鼻塞流鼻水,還會咳、有痰、發熱、喉嚨痛及肌肉痛等。鼻敏感人士則較少上述症狀。另外,傷風感冒一般數天便會痊癒,鼻敏感的症狀則可能長時間持續。

耳鼻喉專科醫生李立言說,口服抗敏感藥一般可分為第一代及第二代。第二代亦即是新一代無睡意抗敏感藥,普遍服用後無睡意,效用維持較長時間,一般一日食一次便夠。而舊一代抗敏感藥的睡意較強,持續效用比較短,所以一日可能要服用三次。

其實鼻敏感會大大影響工作及學習表現,主要是因為鼻敏症狀會影響睡眠質素,從而影響翌日的工作及學習精神。李立言稱,嚴重的個案,更會導致有睡眠窒息的情況。

綜合坊間常用作舒緩鼻敏症狀的方法﹕

方法一:減少環境中的致敏源,勤用溫清洗床單被鋪,以及減少使用地毯。

方法二:使用口服抗敏藥可緩鼻敏感,如醫生所說第二代無睡意配方,作用長效達24小時。

方法三﹕用鹽水洗鼻。

方法四﹕使用類固醇噴劑。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