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研究顯示,由於病毒感染的面癱,如能在「治療黃金期」,即發病三至七天內接受適當的治療,在復原的比率及病情上,皆有很好的效果。所謂適當的治療,是 合併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與類固醇,一般需要一個星期的療程。約八成的貝耳氏面神經麻痺患者,在三到四週之內會恢復原來的功能,而帶狀庖疹病毒所引起之面神 經麻痺,則約五到六成的病人會痊癒。復原不佳的病人,則可透過物理治療及手術改善面癱的影響,來矯正變形的容貌。
面癱的發病時間分為急性、非急性和慢性三種,要知道是哪一種才可作有效的治療。
急性面癱的意思,就是剛發生的面癱。例如因車禍導致面部神經受損。這個情況下醫生會考慮作面部手術的可行性,把受損的面神經接駁;若面神經受損太多而不能 直接接駁,亦可考慮移植耳大神經(Great Auricular Nerve) 或腓腸神經(Sural Nerve) 作醫治。
同是屬於急性的貝耳氏面神經麻痺(Bell’s palsy)和侖謝亨特氏症候群 (Ramsey-Hunt Syndrome),治療方案則以藥物為先,手術為次。若面部功能康復的進展情況未如理想,會配合物理治療以訓練患者控制面部的肌肉。若果錯過了治療的黃 金時間而導致延誤;或是在藥物及物理治療後仍無法恢復面部功能,患者便可能會有面部肌肉失控、眼睛閉合不全及歪嘴等後遺症。這時候面癱便稱為非急性 (病發後年半至兩年),或是慢性(病發後兩年以上)。
治療非急性面癱,取決於患者的面部肌肉功能,因此我們先要為患者進行面部肌電圖測試 (Facial Electromyography)。 如果面部肌肉功能仍然正常,可以手術把舌神經 (Hypoglossal Nerve),或是另外一邊的正常面神經(Cross-Facial Nerve Graft),接駁至受損的面神經,恢復控制面部肌肉。可是,若肌電圖測試顯示患者的面部功能不佳時,便要像慢性面癱的患者一樣,做靜態的面部重建手術。
慢性面癱的患者,因爲發病已久,很多時面部肌肉會出現神經性肌萎縮 (Denervation Muscular Atrophy)。這時接駁神經手術已不能令萎縮的面部肌肉回復功能。此類型患者,需要作靜態的面部重建手術。例如,鉑金植入手術 (Platinum Lid Chain),可以重建眼瞼的保護功能,解決眼睛無法閉合的問題,以及防止角膜因長期外露而受到感染。此外,傳統的拉面皮手術 (Face Lift),亦可令兩邊面部外觀上回復對稱;顳肌轉移手術 (Temporalis Muscle Transfer),也可以令患者能夠用咬牙的動作,來控制面部肌肉而重現笑容。
若有懷疑或出現初期的徵狀,不要輕視。應盡早諮詢醫生,作一個詳細的檢驗和了解有關的治療方法,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期。
參考資訊: 信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