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9, 2016

耳膜破裂原因



導致耳膜受損的成因眾多,最常見的是採耳(俗稱挖耳)或是耳朵受到巨大的撞擊,令耳膜受損。

先說採耳,常有病人問應使用那些採耳用具較為安全? 事實上,耳垢是耳道內脫落的皮膚、分泌物及毛髮堆積而成的,它會隨著皮膚生長由內向外推出,並排出外耳道,所以我們並不需要採耳,當耳垢排出外耳道時清潔便可。而坊間最常用的採耳用具如棉花條及耳挖,兩者均有弊處。前者因體積太大,在使用時容易將耳垢往耳膜方內推,日積月慮下耳垢便不容易排出,嚴重時更需要醫生清理。而耳挖則較少出現上述情況,但因體形尖硬的關係,較容易挖損耳朵,而相比棉花條,耳挖亦較易刺穿耳膜。


至於強大的撞擊或壓力會令耳膜穿破。例如跳水時耳朵衝入水裡,耳膜有機會受到水的撞擊而穿破;又或是乘坐飛機時有部分人士會感到耳鳴或耳痛(特別在於感冒前後),這是由於連接中耳與鼻腔的耳咽管受到阻塞,中耳平衡失調在壓力下導致耳鳴或耳痛,期間有人會透過反壓動作以解決問題(即按住鼻翼同時用力呼氣,讓耳咽管打開),但有時效果不然,反而會因用力過度導致耳膜破損。


如何得知耳膜破損?

不少人誤以為耳膜受損會即時失去聽覺,事實並不然。不過耳膜的傳聲能力會因而減低,聽覺能力減弱,其程度要視乎穿孔的大小。小則降低約2成聽力;大則降低3至5成不等,此情況稱為傳導性失聰(Conductive Hearing Loss)。一般來說,這並不是失去聽覺。當然,極大撞擊如車禍所造成的耳膜穿破、耳骨鬆落及神經線受損等,其失聰程度會更為嚴重。另外,其他症狀包括排出分泌(如血水)、耳鳴、耳內有風聲(氣流通經過耳膜穿孔的聲音)、微痛及頭暈等。

若不幸耳膜受損,應立即求醫。醫生會因應成因作出適當的治療。若成因是採耳,醫生除清理外耳道的耳垢外,亦會向病人使用抗生素滴耳藥水,以避免中耳及耳膜受細菌感染而發炎。一般情況下,耳膜就像人體的皮膚般可自然癒合,但如是中耳發炎,則加劇聽力受損及引起併發症,而耳膜發炎使傷口難以癒合。因此,避免發炎是非常重要的。治療後,觀察期一般為3個月,期間要小心保護耳朵,避免沾水及採耳,和使用醫生處方的滴耳藥水等。若3個月後情況沒有改善,便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資料來源: www.entific.com.hk/eardrum-upture.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