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31, 2016

不尋常流鼻血要當心

半小時也止不到血



六十三歲的樂先生,跟阿勇一樣,有過一段非比尋常的流鼻血經歷。他憶述︰「我記得前年十月開始,有時擤鼻涕都會見到少少血,但咁啱嗰排天氣轉涼,我以為係乾燥,又以為係自己熱氣,所以無理佢。」


直至十二月尾某個晚上,樂先生吃過晚飯後,右邊鼻孔突然湧出血來,他才知驚,「當時情況就好似閂唔到水喉咁,好多鮮血不斷喺右邊鼻窿流出來,我手上一條長長嘅洗臉巾全條都染滿血,而且用咗超過三十分鐘都止唔到,最終要去急症室。」

 

血如泉湧因生瘤





中大耳鼻喉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李立言稱,單側流鼻血絕對不能小覷,分分鐘是生腫瘤的徵兆,「一般人流鼻血,可能兩邊鼻窿都會流,但如果鼻腔有腫瘤,好多時就只會單一邊鼻窿流血,或者伴隨單一邊鼻塞。」


急症室醫生替樂先生止血後,再安排他一個月後做電腦掃描檢查,「電腦掃描發現我右邊鼻孔內果然有個腫瘤,當時我第一時間就聯想到自己可能生鼻咽癌,好彩抽組織化驗後,證實係屬於良性嘅血管瘤。」

 
李立言醫生補充,樂先生長出的,其實是相對少見的「血管外皮細胞瘤」,「血管外皮細胞瘤係血管外壁細胞有唔正常嘅新陳代謝,導致血管增生。由於增生出來嘅唔係正常、健全嘅血管,所以如果有破損,就唔識自動凝血、修復,結果就會好似開水喉咁不停流血。」


鼻血嗆喉可致命


他提醒,如果流鼻血時的血量很多,甚至口鼻同時滲血的話,便應該盡快求醫,「如果鼻有腫瘤,尤其係呢種血管外皮細胞瘤,血流量會特別多,萬一長時間止唔到血,一來可導致貧血,二來若血液倒流入氣管,可導致呼吸困難,嚴重起來會有生命危險。」


樂先生的血管瘤直徑約三厘米,本來不算太大,但仍有做手術的必要。李立言醫生解釋︰「呢種瘤,其實係介乎良性與惡性腫瘤,佢唔會變癌,但佢嘅細胞亦有機會演變成具侵蝕能力,可以侵蝕附近嘅骨及組織,包括眼睛、腦部、臉部組織,所以一定要做手術切除。」去年六月,樂先生以微創方式切除了鼻腔內的血管瘤,術後留院兩晚,至今也再無流過鼻血。




參考資料:  http://health.next.hk/treatment/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Monday, October 24, 2016

鼻咽癌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資料顯示,2011年有超過800宗新症呈報,患者以男性為主,共632人,女性患者為230人。在本港十大常見癌症和十大致命癌症中,鼻咽癌同樣位居第7位。該年死亡個案逾300宗,亡者亦以男性居多,共284人,女性為68人。

鼻咽癌,常發生在中國華南地區的人士身上,故亦稱為「廣東癌」。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資料顯示,在2011年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中,鼻咽癌位居第7位。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陳慶生指出,這病男性患者居多,40歲是發病高峰期,主要有三大病徵,分別是耳鳴(鼻咽管道因有腫瘤壓着耳朵而產生耳鳴)、流鼻血(特別是每朝一起床,發現流鼻血、口水帶血絲等)、頸部淋巴核脹大(鼻咽癌會按規律擴散到頸部淋巴核)。但大部分患者被確診時,已不是早期階段,這可能跟患處太隱蔽有關。

鼻咽位於鼻腔盡頭、喉嚨上方的位置,肉眼根本無法觀察到,只能憑特別的檢查儀器才可找出毛病。鼻內窺鏡是最準確的檢查方法,最大好處是醫生可在無創的情況下,把鼻咽喉腔管的內部情況,看得較仔細。抽取活組織作化驗亦是一種準確的檢查方法。至於抽血則是較為簡單的檢查方法,檢查項目主要是EB病毒抗體,這是一種可誘發鼻咽癌形成的病毒。

由於檢查發現鼻咽癌患者帶有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的比率較高,故此近年有研究懷疑可能是這病毒引發鼻咽細胞異變。至於鼻咽癌與EB病毒是否有直接關係,至今仍未有科學家確定。原來這病毒在人群中相當普遍,大部分成年人都曾接觸過,但因沒有徵狀而未有為意。此外,就算受到病毒感染,大多數人士也未有患上鼻咽癌,所以兩者是否有關連,還尚待深入研究。

若懷疑自己可能患上這病,最緊要盡快求醫,因為若及早確診並進行適當治療的話,康復機會高達8成。治療方面,醫生會視乎病情而決定較適當的方法,有些只接受電療,有些要同時間接受電療及化療,有些則於完成電療及化療後再動手術。化療有一些副作用,如想嘔、沒胃口、疲倦、不停睡覺等。電療則有併發症,如輕微灼傷皮膚、減少口水分泌、枯骨等,但隨着電療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已大大減輕併發症的嚴重性。若不幸舊病復發,則需要動手術。值得留意,鼻咽癌的復發率不高,病情期數愈早發現,復發機會亦愈低。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想避免患上鼻咽癌,且聽聽陳醫生的叮囑:「雖然這病成因至今不明,家族傳遺是其一高危因素,如果家族成員曾患有這病,其他人就要小心。飲食方面,除養成均衡飲食習慣外,大家還要避免進食醃製食物,如鹹魚。良好生活習慣、正常作息時間、多做運動、保持心境愉快等,同樣是老生常談的防癌貼士。」



資料來源:太陽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Monday, October 17, 2016

唾液腺腫瘤的類別



一般而言,大部份唾液腺腫瘤都生在淺層位置,病人會察覺到耳珠下方有明顯的腫塊慢慢變大。然而,深葉唾液腺和小唾液腺腫瘤則長於口腔裹形成腫塊,因此較難察覺,但幸好大部份唾液腺腫瘤是良性的,當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是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大多出現在腮腺,其次為頜下腺,以中年女性較易患上此症。它通常是一個單一的腫塊,其質地較硬,邊界呈不規則形狀。雖然多形性腺瘤是良性,但它會逐漸變大而影響鄰近正常組織,若不切除,若干年後會有機變惡性。

第二個常見的唾液腺腫瘤是沃辛瘤,又稱淋巴樣乳頭囊狀腺瘤。這是一種生長較緩慢的良性腫瘤,男性和吸煙者較易患上。沃辛瘤一般長在腮腺尾部,其質地較柔軟及由多個囊腫物組成。相比多形性腺瘤,他們生長較緩慢,並不太具侵略性,正正是這個原因,患者往往會忽略它的存在,而任由它生長到嚴重影響面部輪廓的地步,此時,因為腫瘤太大會導致反覆出血和感染。另外,惡性唾液腺腫瘤是比較少見的,而患有乾燥綜合症 ( Sjogren syndrome)的病人患上惡性腮腺淋巴瘤的風險較高。

上文提及,多形性腺瘤患者如不切除,將來有很高的風險轉變成惡性腫瘤。所以,上述兩個情况的病人應留意自己的腮腺有否突然快速地長出腫塊,因惡腫瘤的增長速度是十分快的。其它惡性腫瘤的特徵包括:淋巴結轉移/擴散、皮膚變紅、疼痛和面部神經麻痺/癱瘓。因唾液腺內和附近藏有多組淋巴結,有時變大的淋巴結亦可像一個唾液腺腫瘤,因此,要準確地診斷唾液腺腫瘤,必須利用先進的影像掃描和細胞檢查。

所有唾液腺腫的病人都必須接受超聲波掃描。超聲掃描可以檢測及初步區分唾液腺病理和其他頸部病理,如淋巴結變化,它也可以測量腫瘤的位置和大小,並可引導微針到腫瘤核心位置抽取細胞做病理組織檢查。對於較複雜和深層的腫瘤,則需要電腦掃描和磁力共振的恊助,去達到準确的診斷,繼而降低手術的風險。




耳鼻喉專科  陳慶生醫生





資料來源:www.entific.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Wednesday, October 12, 2016

治療唾液腺腫瘤



治療唾液腺腫瘤前,醫生會建議先進行抽針細胞檢驗。由於不是百份百準確,因此,所有唾液腺腫瘤都應以外科手術切除以肯定腫瘤的類別和防止面部出現併發症。

傳統的腮腺瘤切除手術,切口是由耳朵前面一直延伸到頸部,因此頸部傷口明顯且不美觀。最新的拉面皮手術,便可避免此情況,因其切口可將傷口隱藏在髮線內。加上隨著內窺鏡手術的普及化,醫生在內窺鏡的輔助下,可用更小的切口切除某些位置的唾液腺腫瘤,從而大大提高了美觀效果和患者的滿意度。

醫生進行淺葉腮腺瘤切除手術時, 為了防止腫瘤復發,會將腮腺瘤與周邊連接的部份正常唾液腺組織一併切除。我們的面部神經分支是隱藏在腮腺內,因此面部神經有機會損傷而導致麻痺。事實上,大部份面神經損傷都是因手術期間神經線受到過度拉扯而導致短暫面肌無力,在此情況下,患者只需服藥,面部功能便可在幾星期內復原。然而,如果神經線被意外切斷,即使立即接駁在一起,面部都會出現明顯的不對稱。所以,外科醫生必須非常熟悉面神經線解剖及在手術中加以保護,他亦可利用面神經監測儀器確定其位置以避免損傷面神經,此儀器在復發和複雜的腮腺瘤手術中是不可或缺的。

在進行此項手術時,藏在腮腺腫瘤內的耳大神經通常亦會無可避免地被切除,由於它是一條供應耳珠感覺的神經線,耳珠會短暫失去感覺及難以佩戴耳環。而切除腮腺手術的另一常見晚期併發症是弗雷綜合症,這是因皮膚的汗腺受到唾液神經線刺激所致,患者在進食或飲水時腮腺皮膚會大量出汗。如情況嚴重,可利用肉毒桿菌注射以作有效及持久的治療。

治療惡性涎腺腫瘤則較為複雜, 需要涉及大規模的根治性切除和重組手術,而周圍的淋巴結亦可能需耍通過頸淋巴結清掃術去切除。大部份患者均須接受術後放射治療以防止腫瘤擴散或復發。


耳鼻喉專科 陳慶生醫生





資料來源:www.entific.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Monday, October 3, 2016

創傷性疤痕護理須知

即使每天都對肌膚呵護備至,但如偶一不慎撞傷或擦傷,在臉上或身體上留下因外傷導致的「創傷性疤痕」,都總教人苦惱不已。要減低這些疤痕對外觀的負面影響,在護理方面便需格外用心。
 

 
 
如因擦傷而令皮膚出現損口,即使面積不大,但亦有可能會被肉眼難以發現的異物藏入傷口中,有機會令傷口長期難以復原甚至引起發炎,即使傷口最後癒合,留在傷口中的異物也可能會逐漸沉澱,造成「創傷性紋身」,令疤痕顏色明顯。
 
因此,一旦遇上創傷,又不想日後留下不雅觀的傷疤,傷口應交由醫護人員處理,
而為防止創口發炎,耳鼻喉專科醫生會處方抗生素藥膏或口服抗生素藥物,而在傷口癒合後,耳鼻喉專科醫生亦可指導病人以特別的按摩方式,改善疤痕狀況。
 
其實,創傷性疤痕與所有疾病一樣,都是預防勝於治療,各位讀者在進行各項運動時,亦應做足預防措施,例如戴上頭盔、護膝等,傷口癒合需時,病人應保持耐性,期間可定時由耳鼻喉專科醫生視察復原進度。
 
病人在傷口癒合期間,應做好防曬功夫,並繼續保持均衡飲食,但應避免進食任何可導致敏感、或是以生魚烹調的食物,而吸煙及二手煙均可令傷口癒合的時間延長二至三倍,及癒合質素受損,需小心留意。
 
 
 
 
 
參考資料: www.entific.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