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4, 2016

「捐入鼻哥窿」 醫腦治眼疾

考考你﹕醫院內,哪一個部門接獲最多病人送贈西餅?

病人出院時送上西餅,一方面為感謝醫護照顧,也代表着病人對治療稱心滿意,數一家醫院數十部門,收西餅最多的,肯定是產科,其次就是耳鼻喉科。

耳鼻喉,主宰聽覺、嗅覺、味覺,是說話和溝通的重要器官,無論小病大病,簡單如鼻塞、鼻敏感,嚴重至失聽、腫瘤,除了疾病引起不適和痛楚,生活同時受困擾,診治後病情即時改善,病人開心,醫生滿足。

微創治鼻竇炎 免揭面皮鑿洞

鼻像一個雪糕筒,又小又窄的鼻孔,只是雪糕筒的尖端,往內走,空間愈來愈廣闊。

內窺鏡和電腦掃描出現,耳鼻喉科醫生認清了四組鼻竇之間的來龍去脈和鼻竇炎發生的原因;將鼻竇微創手術發展至用於治療眼疾,甚至腦瘤。

1970年代前,鼻竇是神秘境地;對於鼻竇炎,醫學界也是一知半解,鼻孔流出鼻涕鼻膿,原因不明,治療也是治標不治本。

內窺鏡解開鼻竇炎之謎

一般人認識的鼻,就是三角形的鼻子;香港耳鼻喉科醫學院主席吳港生指出,其實還有藏在鼻子和面頰後的鼻竇,大小有如拳頭,分別與眼眶和顱底骨接連。

在沒有內窺鏡和電腦掃描的年代,醫生單從鼻孔探看固然看不出所以然,即使施手術揭開鼻子,也無法看通透四組鼻竇。

過 去只能憑臨牀經驗斷症,病人流出鼻涕鼻膿,就是鼻竇炎,但卻不清楚原因,也不知道鼻膿從什麼地方流出;「有內窺鏡之後,醫生對鼻竇炎的認識改寫」。吳港生 解釋,1980年代奧地利教授Walter Messerklinger發現,鼻竇炎是因為鼻竇通道阻塞,令分泌物不能經天然通道流入鼻孔自然揮發,滯留在鼻竇導致炎症。

「當鼻膿愈積愈多,令鼻竇壓力增加,嚴重可破壞周邊組織,最常見是鼻膿流入眼眶。」急性鼻竇炎可用藥物治療,包括收縮鼻膜的藥物和抗生素,但當藥物不能根治或反覆發作,變成慢性鼻竇炎,就需要手術。

「以前的手術,用電筒放入鼻孔照明或揭開面皮,然後鑿一個洞讓鼻膿流出。」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李立言指出,過去手術鑿穿的孔道,並不是針對鼻竇阻塞了的天然通道,所以病人不久就會復發。

鼻 子和面頰後方的空腔,藏着四組鼻竇,分別是上頷竇、額竇、篩竇和蝶竇(詳見D2),有的直接接通鼻孔,有的則間接地透過其他鼻竇接通鼻孔,李立言表示: 「過去單靠X光無法看清楚,但有了電腦掃描,就對每一組鼻竇的結構和關係,一目了然,再配合內窺鏡,就可以進入不同鼻竇,打開阻塞的通道。」

鼻竇炎微創手術,逐漸引伸至鼻腔良性或惡性腫瘤手術。「鼻內腫瘤,以前要開刀揭開鼻翼,醫生戴起頭燈,用鉗用鑽鑿,但愈深入就愈難看清楚。」李醫生解釋﹕「鼻竇像一個蜜蜂巢,內裏有好多窿窿罅罅,有了內窺鏡,伸入鏡頭,任何窿罅都一清二楚。」

鼻竇外側是眼,後方是顱底骨,鼻竇炎微創手術不單改變了耳鼻喉科,還影響了眼科和腫瘤科的治療。

頭顱中心腦瘤 過去束手無策

淚管閉塞,傳統做法是由眼科醫生在眼袋外開刀,將淚袋打開;吳醫生指出,眼淚管和鼻淚管是連接的,眼淚是經淚管流入鼻,有了內窺鏡,現在可以用微創手術,由鼻孔伸入內窺鏡,在鼻淚管開一個新孔,讓淚水流走。

另外,接近顱底骨的病變或腦腫瘤,患處在頭顱正中心,醫生過去束手無策,現在可透過內窺鏡微創手術,通過鼻孔的天然孔道進入,不但可看清楚病變位置進行切割,同時大大減少對周邊組織的創傷。

在內窺鏡和電腦掃描的幫助下,耳鼻喉科不單是處理耳、鼻、喉的疾病,還兼顧眼和整個頭頸區疾病,版圖愈來愈廣闊。

★吳港生醫生

香港耳鼻喉科醫學院主席、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威爾斯親王醫院耳鼻喉科部門主管

★李立言醫生

香港耳鼻喉科醫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基督教聯合醫院副顧問醫生









資料來源: http://www.mingpaohealth.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