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2, 2016

眼袋煩惱

閱讀這篇文章前,請先回想一下,過去24小時內,
你讓眼睛「真正」休息的時間,共有多久?
 
 



隨著科技愈趨發達,大液晶體電視、手提電腦、手提遊戲機等,已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據著極重要的位置。當連一部小小手機也可上網看電影時,整形外科醫生已不難料到,大眼袋問題只會愈來愈普及,患者愈來愈年輕。

眼袋其實是一團圍繞在眼球與眼眶骨之間的脂肪團,人人皆有,但除了年齡增長令眼皮皮膚肌肉逐漸鬆馳,導致脂肪團逐漸向前移位,在眼皮對下位置逐漸形成明顯腫起的眼袋外,因眼睛過勞缺乏休息,使皮內肌肉組織鬆馳,加上面頰因骨膠原流失而漸變單薄,也會令眼袋更顯眼。

治 療方面,有兩大主流方案,其一是以激光在眼內結膜割出一個微細切口,再於眼袋內消除脂肪 ,如週邊皮膚已經太鬆弛,可以再進行切除收緊手街 ,外科手術能 明顯地改善眼袋問題。另一方面,醫生亦可視乎情況,選擇以非創傷性的治療,例如以透明質酸填充物注射療程「填平」淚溝,又或以膠原促生注射療程(聚左乳 酸)「豐滿」面頰,也可以減少眼袋在淚溝造成的陰影。

當然,在接受治療以後,各位還是要維持充足睡眠,每天忙碌工作時,亦要定時讓眼睛有機會放鬆,否則大眼袋問題很容易「死灰復燃」。
 
 
 
資料來源: www.entific.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Monday, December 5, 2016

鼻腔灌洗法 - 洗鼻的原因,洗鼻過程


需要洗鼻的原因:

  • 一些嚴重鼻敏感的病人有大量積液引致鼻塞。
  •  病人於鼻腔及鼻竇手術後,鼻液和血塊,積聚於鼻腔內,引致阻塞。
  •  病人在接受頭頸區放射治療時,鼻黏膜容易受感染而導致鼻液積聚,因此需定時清洗鼻腔減少黏膜發炎機會。


所需用品:

  • 1公升沸水加入兩茶匙餐桌鹽待水温和暖後方可使用。
  • 20亳升(無針咀) 針筒。
  •   器皿一個(如小血) ,用於洗鼻後盛載從鼻腔流出的水。


洗鼻過程:


1.          病人可坐下或站立,用針筒注洗器將温暖的鹽水從不同角度,慢慢注入鼻內,使鼻腔內不同位置都可被沖洗。

2.          當水流進喉部時,將水吐出。注意吐出的水是否混濁或有沉殿物質。如有混濁,應重複灌洗直至到流出的水清澈。

3.          建議每天洗鼻至少2次,通常早及晚。若分泌物多時,建議早、午及晚清洗。

4.          噴鼻藥應在洗鼻後使用(如有需要)




注意事項:

  • 用和暖的鹽水(使用前請先試水温)
  • 洗鼻時請停止說話及呼吸。
  • 咳嗽和打噴嚏時,請停止洗鼻。
  • 患有中耳炎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不宜洗鼻。
  •  已開盬水可存放48小時。





參考資料: www.entific.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Monday, November 28, 2016

概括非腫瘤性唾液腺疾病 (下)



上期我們介紹了唾液腺的功能及相關的毛病。今期我會繼續談及其他常見的唾液腺疾病,如唾液腺結石。

結石的成因尚不肯定,但有可能跟唾液分泌減少和口腔受細菌感染有關,而唾液腺結石與膽石和腎石則沒有直接關係。結石所引致的病徵取決於結石的大小,較小的結石會導致短暫口水腺管閉塞後自然排出,受影響的唾液腺會有短暫的疼痛和腫脹,甚致沒有任何症狀。但若是體積較大的結石,則會困在腺管內,導致口水不能排出而引起持續疼痛和腫脹,因為進食會刺激唾液分泌,所以大多數患者會在用餐時感到唾液腺腫脹和疼痛,而累積的口水則會在數小時後被身體慢慢吸收。

然而,被困的結石會引致唾液腺復發性感染,累積而靜止的唾液會形成更多結石,持續的發炎和感染會導致口水腺管收窄、唾液腺萎縮及失去功能。因此,要找出結石的位置十分重要,X光檢查是最方便及傳統的方法,但很多腮腺結石是不能從X光檢查中看到的。現時,超聲波掃描已逐漸取代X光成為可靠的第一綫診斷方法,它可以確定結石的位置和大小,同時亦可檢測唾液腺其他病理如腫瘤。

在去除結石方面,傳統上在腺管淺層的結石是通過切開口腔粘膜,打開唾液腺管,然後將結石移除。可是,要根治更深入的結石,則需要手術切除整個腺體。當然,外科手術是存在一定的風險,其中神經綫損傷是最嚴重的後遺症。

隨著內窺鏡技術的不斷演進,醫生現在可以將一枝3至4毫米的唾液腺內窺鏡放入唾液腺導管內,它可以看到一些超聲波掃描錯過了的細微管道病變,繼而進行精確的微創手術。手術前可進行局部麻醉,醫生會在導管出口做一個微小切口,然後放入專門設計的內窺鏡,以目視檢查整個管道,找出並經內窺鏡管道治療結石或管道收窄,結石可通過一個專門設計的籃子和鑷子去取出,而較大的結石則需要以激光碎石後取出。取出結石後,醫生會檢查管道末端是否同時存在多粒結石或管道收窄,而狹窄的管道可以特殊的氣球把它擴張。

唾液腺內窺鏡正逐步取代其他影像學檢查,成為診斷和治療唾液腺阻塞性疾病的首選療法,單獨或結合外科手術,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高風險唾液腺切除手術。



耳鼻喉專科  陳慶生醫生





資料來源:www.entific.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Monday, November 21, 2016

概括非腫瘤性唾液腺疾病 (上)




我們很少留意自己的唾液腺,但千萬不要小看這幾個腺體的功能。人有三對唾液腺,又名口水腺,分別為腮腺、頷下腺和舌下腺。腮腺位於耳珠下方,頷下腺位於下巴骨的下方,而舌下腺則位於口腔內舌下的位置。我們的唾液腺每天分泌1.5升唾液 / 口水。唾液大部分成份是水,其它成份包括消化酵素、生長因子、殺菌酵素和免疫球蛋白。其功能包括保持口腔衛生、幫助牙齒健康、提升味覺感應、協助吞嚥及消化、提高對聲音的敏銳度和咬字發音的清晰度。若唾液因病而分泌不足,便會導致口臭、蛀牙、口腔潰瘍、說話及吞嚥困難。

常見的非腫瘤性唾液腺疾病包括腮腺炎、口乾症和唾液腺結石。急性腮腺炎又名“生痄腮”,通常影響耳朵下方的腮腺,它通常由病毒感染而引起。在有腮腺炎疫苗接種的年代以前,這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傳染病。現在所有香港的學校都會安排醫護人員為學生接種麻疹、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疫苗),所以“生痄腮”已很少見了。目前,大多數腮腺炎都是由細菌感染而引起,而患者大多數是成年人和長者,他們大多數是因為口腔衛生不佳、脫水、免疫功能下降和唾液腺管被結石梗塞,讓口腔內的細菌有機可乘,經唾液腺管進入腺體而引致唾液腺被細菌感染。患者會發燒,腮腺位突然腫脹和劇痛。如果不及時治療,有可能形成膿瘡。急性腮腺炎的治療包括補充足够的水分、抗生素和保持唾液腺分泌暢通。唾液分泌會因為精神壓力、藥物、輻射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減少。

還有,精神壓力會增加交感神經訊號而減少唾液分泌。某些藥物如精神科藥物、抗敏感、抗組織胺藥,以及用於治療高血壓的利尿藥,都會減少唾液分泌而導致口乾。唾液腺非常容易被輻射損傷,因此大多數曾接受放射性治療的頭頸腫瘤患者都會經歷一定程度的口乾症。他們上街時,往往都需要帶備一瓶水以補充水份,但隨着放射性治療技術的進步,現今的三維強度調控放射性治療法已大大降低輻射對唾液腺造成的損傷。

另外,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病人較容易口乾,其中一種疾病名為修格連氏症候群(Sjögren's syndrome),又名乾燥綜合症,主要是自身免疫系統過於活躍,導致B淋巴球增生,製造許多自身抗體攻擊唾液腺和淚腺而導致口乾和眼乾。

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經唾液腺管帶到口腔。這細小的管道若因收窄或結石而造成阻塞,便會導致經常性的唾液腺發炎。我們將會在下一篇文章繼續討論有關疾病。


耳鼻喉專科  陳慶生醫生





資料來源:www.entific.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Monday, November 14, 2016

耳鳴成因

 


曾有病人說:「醫生醫生,我成日都聽到些怪聲,是否患有耳鳴?」

耳鳴簡單可分為外在及內在兩種因素,以後者較為常見。內在因素指耳朵在沒有外來聲音的刺激下感覺耳內有聲響;外在因素的情況相反,指耳朵聽到一些微小但實在的外來聲音。

導致內在耳鳴的成因眾多,但無論是什麼原因,均與患者的腦部中樞神經系統有關連。這是由於耳蝸或耳朵神經產生異常訊號到大腦,使它誤以為有聲響。另外,在訊號傳遞中,因接觸到腦部負責感覺、情感的腦部邊緣系統 (Limbic System) 及自主神經系統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患者的情緒往往因而受到影響。與此同時,耳鳴在情緒反應下亦有機會因而加重或減弱。

內在因素導致的耳鳴可分為五大類,包括:

(一) 耳朵問題 - 退化、耳水不平衡、耳骨硬化或發炎及耳垢堵塞等。
(二) 神經線受損 - 頭或腦部受傷、神經線上長出良性神經線瘤等。
(三) 感染 - 內耳神經受到感染或腦膜炎。
(四) 藥物 - 某些藥物可引起耳鳴,如阿士匹靈或抗抑鬱藥等。
(五) 其他 - 顳下頷關節(俗稱:牙骹)出現問題

治療前,耳鼻喉專科醫生會檢查患者的耳朵是否有明顯症狀,如耳膜穿孔、中耳及頸部有否出現不正常的血管、聽覺受損、神經或牙科問題等。之後會檢查患者的聽力,當中包括聽力測驗及耳鳴音量配對(將耳鳴音量及音調與外來聲音進行配對),這可讓醫生分辯患者的耳鳴類別及有助檢定治療前後的耳鳴情況。

如果在初步檢查中懷疑患者有內科疾病引致耳鳴,亦可通過抽血檢驗包括血色素、甲狀腺、維他命B及血糖等等。若懷疑耳鳴的成因與神經線有關(如持續耳鳴或聽覺受影響),可透過磁力共振(MRI)作進一步的檢查。若懷疑是心跳血管性耳鳴,則可透過電腦素描檢查是否患有良性血管瘤。

至於外在因素導致的耳鳴,除了病人本身會聽到聲音外,醫生在檢查時也有機會聽到。其成因包括頸部動脈血管收窄,又或是不正常血管瘤在內耳或中耳(使如心跳聲的聲響傳到患者耳內),上顎肌肉抽搐或患者耳朵內自身發出聲響。




資料來源:http://entific.com.hk/tinnitus-causes.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Monday, November 7, 2016

翻聽自己把聲特別高音 點解嘅?

WhatsApp錄音大家每日都用,日日都聽別人的錄音,但翻聽自己的聲音時,總覺得怪怪的,連身邊朋友都十居其九討厭自己的聲音,到底為甚麼?

原來你說話的聲音,與別人接收到的聲音,是透過不同渠道傳入耳中的。耳鼻喉專科醫生黃德彰解釋:「耳朵構造分三部份,外耳、中耳及內耳。說話時聲帶震動,聲音從耳咽管傳送至中耳,加上頭骨的震動,我們於是能近距離聽到自己的聲音。」至於別人聽我們說話,聲音要經空氣傳播,加上距離及環境等外在因素,所以聽到的會是另一把聲音。

另外,黃醫生又解釋,我們自己聽到的聲音,會比別人聽到的低音。「要聽到低音頻,需要的音量要比較大。自己的聲音在體內傳送,距離近自然可聽到全部中音及低音。」然而,別人聽我們說話,由於距離較遠,只能接收高音頻,聽起來當然較高音。

錄音內的自己聽起來古怪,日本機械人專家森政弘,就曾用「恐怖谷理論」解釋人為何會討厭聽自己的聲音。原來對於越熟悉的事物,只要輕輕有一點差別,我們都會覺得古怪不安。事實上,你的聲音根本不古怪、不難聽,只是你聽不習慣而已!











參考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wellbeing/art/20160822/19745176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Monday, October 31, 2016

不尋常流鼻血要當心

半小時也止不到血



六十三歲的樂先生,跟阿勇一樣,有過一段非比尋常的流鼻血經歷。他憶述︰「我記得前年十月開始,有時擤鼻涕都會見到少少血,但咁啱嗰排天氣轉涼,我以為係乾燥,又以為係自己熱氣,所以無理佢。」


直至十二月尾某個晚上,樂先生吃過晚飯後,右邊鼻孔突然湧出血來,他才知驚,「當時情況就好似閂唔到水喉咁,好多鮮血不斷喺右邊鼻窿流出來,我手上一條長長嘅洗臉巾全條都染滿血,而且用咗超過三十分鐘都止唔到,最終要去急症室。」

 

血如泉湧因生瘤





中大耳鼻喉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李立言稱,單側流鼻血絕對不能小覷,分分鐘是生腫瘤的徵兆,「一般人流鼻血,可能兩邊鼻窿都會流,但如果鼻腔有腫瘤,好多時就只會單一邊鼻窿流血,或者伴隨單一邊鼻塞。」


急症室醫生替樂先生止血後,再安排他一個月後做電腦掃描檢查,「電腦掃描發現我右邊鼻孔內果然有個腫瘤,當時我第一時間就聯想到自己可能生鼻咽癌,好彩抽組織化驗後,證實係屬於良性嘅血管瘤。」

 
李立言醫生補充,樂先生長出的,其實是相對少見的「血管外皮細胞瘤」,「血管外皮細胞瘤係血管外壁細胞有唔正常嘅新陳代謝,導致血管增生。由於增生出來嘅唔係正常、健全嘅血管,所以如果有破損,就唔識自動凝血、修復,結果就會好似開水喉咁不停流血。」


鼻血嗆喉可致命


他提醒,如果流鼻血時的血量很多,甚至口鼻同時滲血的話,便應該盡快求醫,「如果鼻有腫瘤,尤其係呢種血管外皮細胞瘤,血流量會特別多,萬一長時間止唔到血,一來可導致貧血,二來若血液倒流入氣管,可導致呼吸困難,嚴重起來會有生命危險。」


樂先生的血管瘤直徑約三厘米,本來不算太大,但仍有做手術的必要。李立言醫生解釋︰「呢種瘤,其實係介乎良性與惡性腫瘤,佢唔會變癌,但佢嘅細胞亦有機會演變成具侵蝕能力,可以侵蝕附近嘅骨及組織,包括眼睛、腦部、臉部組織,所以一定要做手術切除。」去年六月,樂先生以微創方式切除了鼻腔內的血管瘤,術後留院兩晚,至今也再無流過鼻血。




參考資料:  http://health.next.hk/treatment/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Monday, October 24, 2016

鼻咽癌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資料顯示,2011年有超過800宗新症呈報,患者以男性為主,共632人,女性患者為230人。在本港十大常見癌症和十大致命癌症中,鼻咽癌同樣位居第7位。該年死亡個案逾300宗,亡者亦以男性居多,共284人,女性為68人。

鼻咽癌,常發生在中國華南地區的人士身上,故亦稱為「廣東癌」。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資料顯示,在2011年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中,鼻咽癌位居第7位。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陳慶生指出,這病男性患者居多,40歲是發病高峰期,主要有三大病徵,分別是耳鳴(鼻咽管道因有腫瘤壓着耳朵而產生耳鳴)、流鼻血(特別是每朝一起床,發現流鼻血、口水帶血絲等)、頸部淋巴核脹大(鼻咽癌會按規律擴散到頸部淋巴核)。但大部分患者被確診時,已不是早期階段,這可能跟患處太隱蔽有關。

鼻咽位於鼻腔盡頭、喉嚨上方的位置,肉眼根本無法觀察到,只能憑特別的檢查儀器才可找出毛病。鼻內窺鏡是最準確的檢查方法,最大好處是醫生可在無創的情況下,把鼻咽喉腔管的內部情況,看得較仔細。抽取活組織作化驗亦是一種準確的檢查方法。至於抽血則是較為簡單的檢查方法,檢查項目主要是EB病毒抗體,這是一種可誘發鼻咽癌形成的病毒。

由於檢查發現鼻咽癌患者帶有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的比率較高,故此近年有研究懷疑可能是這病毒引發鼻咽細胞異變。至於鼻咽癌與EB病毒是否有直接關係,至今仍未有科學家確定。原來這病毒在人群中相當普遍,大部分成年人都曾接觸過,但因沒有徵狀而未有為意。此外,就算受到病毒感染,大多數人士也未有患上鼻咽癌,所以兩者是否有關連,還尚待深入研究。

若懷疑自己可能患上這病,最緊要盡快求醫,因為若及早確診並進行適當治療的話,康復機會高達8成。治療方面,醫生會視乎病情而決定較適當的方法,有些只接受電療,有些要同時間接受電療及化療,有些則於完成電療及化療後再動手術。化療有一些副作用,如想嘔、沒胃口、疲倦、不停睡覺等。電療則有併發症,如輕微灼傷皮膚、減少口水分泌、枯骨等,但隨着電療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已大大減輕併發症的嚴重性。若不幸舊病復發,則需要動手術。值得留意,鼻咽癌的復發率不高,病情期數愈早發現,復發機會亦愈低。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想避免患上鼻咽癌,且聽聽陳醫生的叮囑:「雖然這病成因至今不明,家族傳遺是其一高危因素,如果家族成員曾患有這病,其他人就要小心。飲食方面,除養成均衡飲食習慣外,大家還要避免進食醃製食物,如鹹魚。良好生活習慣、正常作息時間、多做運動、保持心境愉快等,同樣是老生常談的防癌貼士。」



資料來源:太陽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Monday, October 17, 2016

唾液腺腫瘤的類別



一般而言,大部份唾液腺腫瘤都生在淺層位置,病人會察覺到耳珠下方有明顯的腫塊慢慢變大。然而,深葉唾液腺和小唾液腺腫瘤則長於口腔裹形成腫塊,因此較難察覺,但幸好大部份唾液腺腫瘤是良性的,當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是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大多出現在腮腺,其次為頜下腺,以中年女性較易患上此症。它通常是一個單一的腫塊,其質地較硬,邊界呈不規則形狀。雖然多形性腺瘤是良性,但它會逐漸變大而影響鄰近正常組織,若不切除,若干年後會有機變惡性。

第二個常見的唾液腺腫瘤是沃辛瘤,又稱淋巴樣乳頭囊狀腺瘤。這是一種生長較緩慢的良性腫瘤,男性和吸煙者較易患上。沃辛瘤一般長在腮腺尾部,其質地較柔軟及由多個囊腫物組成。相比多形性腺瘤,他們生長較緩慢,並不太具侵略性,正正是這個原因,患者往往會忽略它的存在,而任由它生長到嚴重影響面部輪廓的地步,此時,因為腫瘤太大會導致反覆出血和感染。另外,惡性唾液腺腫瘤是比較少見的,而患有乾燥綜合症 ( Sjogren syndrome)的病人患上惡性腮腺淋巴瘤的風險較高。

上文提及,多形性腺瘤患者如不切除,將來有很高的風險轉變成惡性腫瘤。所以,上述兩個情况的病人應留意自己的腮腺有否突然快速地長出腫塊,因惡腫瘤的增長速度是十分快的。其它惡性腫瘤的特徵包括:淋巴結轉移/擴散、皮膚變紅、疼痛和面部神經麻痺/癱瘓。因唾液腺內和附近藏有多組淋巴結,有時變大的淋巴結亦可像一個唾液腺腫瘤,因此,要準確地診斷唾液腺腫瘤,必須利用先進的影像掃描和細胞檢查。

所有唾液腺腫的病人都必須接受超聲波掃描。超聲掃描可以檢測及初步區分唾液腺病理和其他頸部病理,如淋巴結變化,它也可以測量腫瘤的位置和大小,並可引導微針到腫瘤核心位置抽取細胞做病理組織檢查。對於較複雜和深層的腫瘤,則需要電腦掃描和磁力共振的恊助,去達到準确的診斷,繼而降低手術的風險。




耳鼻喉專科  陳慶生醫生





資料來源:www.entific.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Wednesday, October 12, 2016

治療唾液腺腫瘤



治療唾液腺腫瘤前,醫生會建議先進行抽針細胞檢驗。由於不是百份百準確,因此,所有唾液腺腫瘤都應以外科手術切除以肯定腫瘤的類別和防止面部出現併發症。

傳統的腮腺瘤切除手術,切口是由耳朵前面一直延伸到頸部,因此頸部傷口明顯且不美觀。最新的拉面皮手術,便可避免此情況,因其切口可將傷口隱藏在髮線內。加上隨著內窺鏡手術的普及化,醫生在內窺鏡的輔助下,可用更小的切口切除某些位置的唾液腺腫瘤,從而大大提高了美觀效果和患者的滿意度。

醫生進行淺葉腮腺瘤切除手術時, 為了防止腫瘤復發,會將腮腺瘤與周邊連接的部份正常唾液腺組織一併切除。我們的面部神經分支是隱藏在腮腺內,因此面部神經有機會損傷而導致麻痺。事實上,大部份面神經損傷都是因手術期間神經線受到過度拉扯而導致短暫面肌無力,在此情況下,患者只需服藥,面部功能便可在幾星期內復原。然而,如果神經線被意外切斷,即使立即接駁在一起,面部都會出現明顯的不對稱。所以,外科醫生必須非常熟悉面神經線解剖及在手術中加以保護,他亦可利用面神經監測儀器確定其位置以避免損傷面神經,此儀器在復發和複雜的腮腺瘤手術中是不可或缺的。

在進行此項手術時,藏在腮腺腫瘤內的耳大神經通常亦會無可避免地被切除,由於它是一條供應耳珠感覺的神經線,耳珠會短暫失去感覺及難以佩戴耳環。而切除腮腺手術的另一常見晚期併發症是弗雷綜合症,這是因皮膚的汗腺受到唾液神經線刺激所致,患者在進食或飲水時腮腺皮膚會大量出汗。如情況嚴重,可利用肉毒桿菌注射以作有效及持久的治療。

治療惡性涎腺腫瘤則較為複雜, 需要涉及大規模的根治性切除和重組手術,而周圍的淋巴結亦可能需耍通過頸淋巴結清掃術去切除。大部份患者均須接受術後放射治療以防止腫瘤擴散或復發。


耳鼻喉專科 陳慶生醫生





資料來源:www.entific.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